餐盘洗涤中的误区
误区一:眼睛“看不到”就是干净的
《快乐老人报》2010年4月22日 11版(www.laorenbao.net)报到:吉林电视台曾做过一个调查,选用市场上9种洗洁精,洗过餐具后,用自来水冲洗12次,还能检测出平均0.03%的残留物。权威人士认为,洗洁精的残留,日积月累在体内,对人体健康不利。
洗洁精不可能无残留
清洗餐具应当小水流多次清洗,而不应该用大量的水一次清洗完毕。因为一次清洗即使残留百分之一,那么两次清洗就应该还有万分之一残留,最重要的是连最勤快的家庭主妇都不可能将餐具用清水再三清洗。而这些清洁剂残留不能被人体消化,虽然大部分被排出体外,但日积月累,体内的残留物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。
化学合成洗涤剂还含有其它的有机化合物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,危害健康。据试验,化学合成洗涤剂能使动物致泻、体重下降,久之造成动物呆滞、脾脏缩小,更可能造成不孕,并可导致癌症的发生。
误区二:习以为常,以前都是这样洗的
以前都是这样洗的,不代表以前的洗涤就是“清洁”和安全的,从逻辑学角度,这里有偷换概念的嫌疑,把餐盘的实际意义的清洁干净和以前的洗涤方式混为一谈;
误区三:洗洁精无毒不等于无害
按照国家化学工业部公布的标准,每一种洗洁精的成分应当是无毒的,或者说是对人体损害比较少的。然而,对于不懂化学的人来说往往认为无毒就是可以食用的,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。通俗的说,比如石头是无毒的,但你并不能吃石头,或者说可以吃,但人体也会产生不良或不适反应,石头的主要成份只是二氧化硅,何况洗洁精的成份是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。
洗洁精里主要含有三聚磷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软水剂和去污剂,这与洗衣粉的成分完全一样,另外还需要添加硅酸钠作为发泡剂,这与洗衣粉和肥皂的发泡剂一样。此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添加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酸二乙醇胺,它们都是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成分,可以把油污包裹起来便于清洗干净,也有用磷酸钠和碳酸钠(苏打)增强去油污效果的。少数品牌里还添加了适量酒精。
由此可见,上面的所有成分没有一种是属于食品添加剂的,而食品添加剂则是在适当范围内可以食用的,所以用洗洁精清洗餐具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,因为你必须保证完全清洗干净,没有残留的洗洁精,这样的餐具才是安全的。或者根据日常经验,真正干净的餐盘触摸是“涩”的感觉,而洗洁精是“滑”的感觉。
误区四:洗洁精可以洗“干净”餐盘
餐盘的污渍包含多种成份,大致有油、污及菌等,而洗洁精主要是除油的,而不能除“污”,正如我们平常所见,餐盘时间久了会有深色斑点或污渍的道理……
误区五:“我”用的少,不会对环境造成多大伤害
洗洁精中的磷是造成湖泊、河流水体富养化的罪魁祸首,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。现在许多地方已经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,但是还没有看到禁止使用含磷洗洁精的。而酚类分子结构中因为含有极端稳定的苯环,在自然界中数百年也不可能分解,所以也留下污染的隐患。
[环境科学载] 洗洁精对人体的危害
化学洗涤剂实际上是由石油废弃物开发出来的副产品,去污能力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,它其中的烃类物质,可致女性卵巢丧失功能; 有测定表明,烷基磺酸盐等化学成分可通过皮肤黏膜吸收,在皮肤上的洗涤剂大约有0.5%惨入血液,皮肤上若有伤口则渗透力提高10倍以上。进入人体内的化学洗涤剂毒素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,血液酸化,人容易疲倦。这些毒素还使肝脏的排毒功能降低。使原本该排出体外的毒素淤积在体内积少成多,使人们免疫力下降,肝细胞病变加剧,容易诱发癌症。日本很多女工长期拿肥皂粉洗饭盒,这些女工中癌症的发病率是很高的。还发现在生产洗洁精的车间里工作的工人中,大肠癌的发生率很高。这些问题出现后,有些科学家们开始提出对化学洗涤剂进行再认识的问题。如日本的权威团体-日本消费者联盟经过20多年的调查、实验以及根据对消费者的伤害报告,大声疾呼:“化学洗涤剂不能再用了!”
化学洗涤剂侵入人体后与其它的化学物质结合,毒性会增加数倍。尤其具有很强的诱发癌特性。据有关报导,人工实验培养胃癌细胞、注入化学洗涤剂基本物质LAS会加速癌细胞的恶化。LAS的血溶性也很强,容易引起血红蛋白的变化,造成贫血症。化学产品的泛滥是人类癌症越来越多的最大根源,而化学洗涤剂是人类最直接最密切的生活用品。
人们在广泛的使用化学洗涤剂洗头发、洗碗筷、洗衣服、洗澡的同时,化学毒素就从千千万万的毛孔渗人,人体就在夜以继日的吸毒,化学污染从口中渗入,从皮肤渗入,日积月累,潜伏集结。由于这种污染的危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很明显,因此,往往会被忽视。但是,微量污染持续进入体内,积少成多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,导致人体的各种病变。